三江源“黑土型”退化草地又见绿
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技术实现六突破
发布时间:2011-04-06 赵静(青海日报社)
据青海日报4月5日头版头条报道,3月7日-13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展。中科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成果“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技术”作为青海省唯一参展项目参加成就展。
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由于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正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青海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共同组建科研团队,针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
通过多年努力,目前这项研究取得6个方面的突破,摸清了“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特征与成因;查明了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分布区域和面积,建立了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对“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发展趋势进行动态监测,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提供了依据;建立了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分类分级标准,将“黑土型”退化草地划分为滩地、缓坡地、陡坡地。以秃斑地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为指标将每一种类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这一成果填补了“黑土型”退化草地分类分级空白,使“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有章可循;确立了不同类型“黑土型”退化草地治理模式。提炼已有技术和研究结果,总结集成出“人工草地改建”、“半人工草地补播”和“封育自然恢复”3种草地治理模式,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分类恢复模式。结合“黑土型”退化草地分类分级标准,确立了“刈用型”、“放牧型”“生态型”3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分类恢复模式,使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模式更加细致合理化;培育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适宜草种。通过10年的驯化选育,育成三江源区首个根茎型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在果洛海拔3800米的地区建立了300公顷的原种繁殖基地,生产原种4万公斤,可改良退化草地5000公顷。青海草地早熟禾是目前三江源区黑土型植被恢复与重建中形成草皮最快,草皮维持稳定时间最长的草种。
同时,项目结合“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在三江源区示范建植各类人工草地5万多亩,治理推广“黑土型”退化草地75万亩,使原来的“黑土型”退化草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为恢复高寒退化草地的生态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青海日报社记者/赵静 通讯员/史绍俊 董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