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官网入口揭示肠道菌群介导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小反刍动物恶劣觅食环境适应性
三江源国家公园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野生动物常年面临来自栖息地环境的营养胁迫。肠道菌群作为宿主饲草消化的“中枢”,是否对野生小反刍动物在面临恶劣采食环境时提供高效饲草利用能力,是解释野生动物极端环境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高寒生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和藏系绵羊量多质优的牧草采食环境相比,虽然藏羚羊和岩羊常年在荒漠化草原上啃食低植被覆盖且低营养的牧草,但其牧草表观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藏系绵羊。通过16S rRNA测序发现,藏羚羊和岩羊肠道菌群存在趋同进行特征且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此外,肠道菌群中的指示物种 Bacteroidetes 和 Firmicutes 与牧草表观物质消化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在岩羊和藏羚羊肠道菌群中显著富集。肠型分析进一步表明,以藏羚羊和岩羊为代表的肠型I, 其代表菌群参与的能量代谢相关的酶基因显著高于以藏系绵羊为代表的肠型II。宏基因组分析鉴定出14种致病菌,其中10种潜在致病菌在藏系绵羊肠道菌群中显著富集,相反有关编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基因在岩羊和藏羚羊肠道菌群中显著富集。 该研究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角度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严酷觅食环境下野生动物生境适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研究结果以 Multi-omics reveal the gut microbiota-mediated severe foraging environment adaption of small wild ruminants in the Three-River-Source National Park, China 发表于中科院1区Integrative Zoology 期刊上。球盟会官网入口刘宏金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徐世晓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2100100)、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专项(2022-ZJ-943Q)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特别感谢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给予的平台支持使得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全文链接:http://doi.org/10.1111/1749-4877.12830
肠道微生物群介导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小反刍动物恶劣觅食环境适应性概略图
不同小反刍动物CAZYme酶基因分布特征。(a) unigenens 整体分布状况;(b)糖苷水解酶(GHs)、糖基转移酶(GTs)、多糖裂解酶(PLs)、碳水化合物酯酶(CEs)及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s)富集分析;(c)不同小反刍动物肠道菌群有关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酯酶基因显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