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近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球盟会官网入口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完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青海祁连山区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等5项科技基础资源调查研究类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
“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对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为期5年的持续系统调查研究,首次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名录,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数据库。绘制了藏羚、藏野驴、藏原羚、胡兀鹫、黑颈鹤等重要物种分布图,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对雪豹、藏羚、藏野驴等10个重要物种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估。解析了三江源区人兽冲突现状,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陆生野生动物监测方案。发表相关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5篇。研究工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及边界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专家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青海祁连山区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黄河源头河谷山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玛多陆生哺乳动物资源调查”4项研究工作,采用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别对青海祁连山区、黄河源头河谷山地、柴达木盆地、玛多县等区域野生动物资源开展了不同季节的全面调查,建立了各区域野生动物名录。青海祁连山区共分布有鸟类17目45科228种,其中灰林鵖(Saxicola ferreus)为省级新记录;黄河源头河谷山地共分布有野生动物24目60科177种,其中兽类47种,鸟类122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4种;柴达木盆地共分布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4目54科145种,其中兽类43种,鸟类98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3种;玛多县内共分布有野生兽类36种,分别隶属于7目16科。相关工作初步查清了我省几个典型区域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优势物种数量和分布密度,分析总结了区系特征,掌握了季节分布变化规律,绘制了重点保护物种分布图,评价了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和受胁状况。专家委员会认为4项工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是面向科学目标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的对自然本底数据和材料的获取、对已有数据和材料的整理与编研等科技基础性工作。我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多,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多,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高。当前完成的5项研究工作,定位于我省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和几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调查研究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性等特征;产出了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等基础性成果,并实现开放共享,以此推进我省生态立省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战略、动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学科发展,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国家宏观决策。张同作研究员为5项成果第一完成人,学科组研究工作依托中科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项目负责人做汇报
项目负责人做汇报